工作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  页 > 中心动态 > 工作动态 > 正文

[新闻访谈]提高教学技术水平,服务教学科研活动

发布时间:2009-11-11
点击数:
根据第139次校党委常委会议的决议,学校成立了教学技术服务中心(以下简称“中心”)。目前,中心已完成筹建工作,并陆续开展了一些工作。为进一步了解中心的有关情况,本报记者采访的教务处副处长兼教学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李海平老师。
  记者:李老师,学校新近成立了教学技术服务中心,但大多数老师和同学对这个中心的了解并不多,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中心的基本情况。
  李:好的。在我们学校,教学技术服务中心是一个新的机构,大多数师生不了解是正常的。当然,为了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,我们也正在积极地做这方面的工作。今天的采访也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。
  教学技术服务中心是根据第139次校党委常委会议的决议成立的。大家知道,成立一个新的机构是为了解决一些现实中存在的问题,要不然这个机构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。在过去的几年中,我们学校教学技术服务教学、科研活动的工作遇到了一些问题,甚至存在一些障碍,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两个“滞后”:一是学校教学设备、设施硬件水平提高很快的基础上,管理、服务水平相对滞后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教学、科研活动,比如我们多媒体设备还采用“收发钥匙”的管理方式,在上课前的10分钟左右,往往会有80多位教师到值班室领取钥匙,非常不方便,设备运行中出现故障也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排除;二是现代教学活动已经离不开教学技术的支撑了,而与兄弟院校相比,我们学校对教学技术的研究是相对滞后的,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水平的提高,比如同学们一直反映的课件“电子板书”化,多媒体课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基于解决两个“滞后”的问题,学校决定成立教学技术服务中心。
  记者:既然是针对这些问题而成立一个新的机构,那么中心承担着哪些职责?目前正在开展哪些工作?
  李:根据学校党委常委会的决定,中心目前主要承担着以下职责:第一,统筹、协调全校现代教学技术工作,负责制定学校现代教学技术建设的长远规划及实施计划;第二,负责全校专业实验室、多媒体教室、报告厅、网络视频系统等多媒体设备、设施的建设、管理、维护、技术服务工作;第三,负责制定全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规范并监督实施,负责组织教育部实验室评估工作;第四,负责全校教学、学术资料的摄录采编服务,并负责研制、引进多媒体教学资料库、素材库;第五,协同教学单位制作多媒体课件、网上课件,努力为网络运行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料。
  以上这些职责,有统筹、规划性质的,也包括一些具体的管理、服务工作。目前中心基本的工作思路是“在保证正常教学技术服务的基础上,有计划地开展统筹、规划等方面的工作”。比如,多媒体设备的使用、专业实验室的开放等都是日常性的工作,这些工作不能出现任何差错。在此基础上,我们会着眼于学校办学事业的发展,按照整合资源、提高效率的原则,筹划、开展一些新的工作。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多媒体设备的改造问题,这个工程完成以后,多媒体设备会自动开启,教师不需要到值班室领钥匙了,方便了教师,当然这是最基本的功能。改造完成后的系统还具备10余项很强大的功能。当然,这个工程还处在调研阶段,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施。再比如我们的专业实验室管理工作。相信多数同学没有使用过专业实验室,实际上我们的实验室安装了很多应用性的软件,但我们除对实验教学开放外,还没有对同学们公开开放,这显然存在一个资源浪费的问题,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。还有我们的教学资料的摄录采编问题。这方面的服务跟不上,我们的工作人员天天扛着录像机录资料,很辛苦,但老师们仍有意见,为什么?因为我们的技术、设备跟不上,效率太低了,所以我们筹划能否建立几间精品课程录播教室。这个问题也与同学们密切相关。很多好的讲座或者是好的课程没有时间参加,或者没有座位了。等这个系统建成了,我们把资料放到网上,你随时可以看。
  记者:以上您谈的主要是一些工作设想,作为一个新的机构,中心工作中是否也面临一些困难?
  李:困难肯定有,而且相当大,这也在预料之中。目前,首要的困难是人员的问题。中心成立时,是按照“人随岗位走”的大原则组织的人员。这一点对于保持工作的延续性是非常必要的,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。但现有的人员还不足以支撑学校教学技术的长远发展。当然,我们的现有人员都非常敬业,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。中心的编制是10个人,目前我们只有5个人,需要尽快补充一批掌握教育教学、音视频、编辑等方面技术的人员。其次,我们提出的一些改进、改善措施,大多涉及到资金的投入问题,这需要学校在事业发展的大框架内解决。最后,还有一个理顺与相关单位关系的问题。一个新机构的成立,实际上是管理体系的一次改变。体系内原有个体之间的关系和行为都要进行必要的调整,但行为往往是有惯性的,改变往往需要时间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
  记者: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,使我们对教学技术服务中心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。最后,请您谈一点中心成立以来您个人的感想。
  李:万事开头难,但毕竟开了一个好头,我们有信心做好各项工作。

服务中心:  学院南路校区 - 62289140、62289141  沙河校区 - 61776543、61776544、61776545、61776546

版权所有: 中央财经大学  学院南路校区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

中央财经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