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  页 > 中心动态 > 工作动态 > 正文

数字赋能促转型 校际交流谋新篇

——上交大姜开达副主任到访 共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

发布时间:2024-12-25
点击数:

为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,加强与国内一流高校的交流与合作,12月23日,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副主任、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姜开达应邀来访我校,围绕"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"主题开展专题交流。我校学校办公室、研究生院、人事处、财务处、资产处、学生处、档案馆等8个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参加研讨,共同探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路径。

【系统架构:构建智慧校园新生态】

姜开达副主任系统介绍了上海交大"四横三纵"数字化赋能体系。在基础支撑层,重点打造"交我算"高性能计算平台与自主软件生态;在数据服务层,构建统一数据中台实现跨系统互联互通;在应用生态层,"交我办"APP集成58类1010个服务模块,服务覆盖18.4万用户;在用户感知层,SA院系管理系统实现校院两级管理数字化贯通。姜主任还特别强调网络安全体系的"动态防御、主动免疫"建设理念,为智慧校园筑牢数字防线。

【应用实践:解痛点创实效】

在特色应用展示环节,姜主任以"师生少跑腿,数据多跑路"为主线,呈现多项数字化转型成果:财务智能报销系统通过OCR识别、RPA流程自动化等技术,实现80%无纸化审批;"数字员工"7×24小时值守,将传统3天审核流程压缩至2小时内完成;工会福利、党建管理、电子签章等系统历经三个版本迭代,服务效能提升60%。他还重点介绍了"一张表工程",依托高基表数据平台,整合23类业务表单,为基层管理人员大大减负。

【队伍建设:双轮驱动育人才】

针对数字化转型人才需求,姜主任分享了"双线培养"经验:横向建立覆盖全校的信息化专员网络,信息化专员深入职能部门开展需求调研和业务流程再造;纵向实施分层培训体系,开设教育教学融合信息化、智能办公、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等10多门年度课程,累计培训教职工3200人次。特别强调信息化人才需兼具"技术能力"和"业务思维",通过"懂行人办专业事"推动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。

【深度交流:聚焦难点拓思路】

在专题研讨环节,校办副主任刘星就“会议管理”小应用与姜主任展开探讨,人事处重点关注信息化专员派驻机制,资产处针对内控管理、招采数字化流程优化进行深入交流。双方在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、数据应用可视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,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。

【经验启示:数字化转型方法论】

姜主任结合十多年信息化建设经验,提炼出"五个坚持"工作法:坚持需求导向,通过无数次师生座谈会捕捉真需求;坚持校院协同,采用"共性平台+个性模块"建设模式;坚持服务核心,将数字化渗透到教学科研主战场;坚持素养提升,通过数字素养提升等培训营造转型氛围;坚持机制创新,建立跨部门数字化推进专班和考核激励机制。

此次交流为我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,双方将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,在数据治理、智慧教室、AI赋能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,共同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范式,以数字化全面赋能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管理服务提质增效,助力学校“双一流建设迈上新台阶。

【专家简介】

姜开达,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、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副主任,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华东南地区网络中心副主任。长期从事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安全工作,主持完成教育部-中国移动科研基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5项,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、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。兼任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专家组成员,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常务理事,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。

撰稿:梁琦钰

审核:

服务中心:  学院南路校区 - 62289140、62289141  沙河校区 - 61776543、61776544、61776545、61776546

版权所有: 中央财经大学  学院南路校区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

中央财经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中心